美业百科

非遗传承人刘纪荣:匠心镌刻荣光

  走进大秦文明园秦汉文创中心,很难不被那一件件小巧别致的黑陶文创产品吸引。它们静静伫立,仿佛穿越数千年时空,带着秦汉时期的记忆展现在游人面前。这些精致文创产品的背后,是西咸新区秦汉新城一位省级非遗传承人的双手,让古老的黑陶重新焕发出全新的光芒。

干一行 爱一生

农家小院一隅,陶埙声阵阵传来。古朴的乐器、简单的旋律,挟卷着的是一位七旬老人半生的时光和梦想。

 

刘纪荣。秦汉新城供图

这位老人名叫刘纪荣。褪去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五陵塬黑陶传承人这层光环,他就是一个为热爱付出一生的黑陶匠人,朴实努力、踏实肯干,还带着一股关中人特有的犟劲。

从20岁起,刘纪荣就开始学习制作黑陶了。那个时候,黑陶还普遍作为日用品存在,作为一个黑陶匠人,他一门心思想将这门手艺发扬光大,因此一边学习、一边创新,不断改进烧制工艺和雕刻技术。刘纪荣很清楚,随着时代发展变化,黑陶的制作也要跟上步伐,不然就会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。

“现在大家都不用黑陶当日用品了,那我就改做工艺品。老祖宗的手艺不能丢了呀!”老人的眼中充满了对黑陶的热爱,“要知道,秦朝时我们这里就是有名的制陶区。黑陶的历史可比景德镇瓷器久远,我们这里也可以成为‘陶都’。”

这份爱,不可谓不真诚,不可谓不炙热。

技艺精 令人叹

刘纪荣大半辈子都扑在了黑陶制作这门手艺上,平平无奇的陶泥可以在他的手下生花,摇身一变成为黑如漆、声如罄、薄如纸、亮如镜、硬如瓷的精美陶器。这只获得2017年“百花杯”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的梅瓶,便是出自他的手。

“我和儿子刘建利做了60多个,最终只成功了这一个。”提起这只梅瓶,老人很是激动。一只梅瓶台前现,谁知背后十年功!要知道,蛋壳陶陶胎薄如鸡蛋壳,在半干未干的陶坯上精雕细琢上千个镂空图案,稍微一点差错就会前功尽弃,这对陶匠的技术和心态都有着极高的要求。


 

博物馆摆放着刘纪荣的工艺品。秦汉新城供图

除此之外,无论是骏马奔驰、形态各异的昭陵六骏,还是取形自晋代鸡首壶的龙柄鸡首壶,无一不精美绝伦、巧夺天工。所谓黑陶大家,不外乎“认真”二字,每一件黑陶工艺品都饱含着老人的心血,是他与黑陶为伴这数十年时光的缩影。

共携手 文创成

“我很早就想创新一下方式,把我们的黑陶产品宣传出去。没想到他们主动找上门要合作制作黑陶文创,这正合我心!”老人说,大秦文明园里的黑陶文创产品展示,源于一次主动上门。

2019年,大秦文明园负责人注意到五陵塬黑陶所蕴藏的文化魅力和商业价值,就主动找到刘纪荣老人商谈合作。“我们得知五陵塬黑陶的相关信息后,就去找了刘老师,想要发扬我们的黑陶文化。作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,黑陶的魅力理应被更多人知晓。”该负责人表示。

在获得刘纪荣老人同意后,大秦文明园为黑陶文创产品的合作展示做了充分准备。“刘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产品设计,我们的秦汉旅行社则负责制定生产销售、文化宣传策略。一方面,我们充分利用大秦文明园的旅客流量,在秦汉文创中心展示和销售;另一方面则通过自媒体渠道推广加上企业定制渠道推荐,双管齐下展开宣传,进一步提升黑陶的知名度。一套组合拳下来,效果着实不错!”大秦文明园负责人说。

曾是秦汉两朝京畿之地的秦汉新城,正在用文化力量及丰富的科技应用和表达,通过深入实施“文化+”战略,全力打造“连接古今的秦汉文化带”,在切实抓好历史遗存保护工作的基础上,挖掘其深厚底蕴。大秦文明园“联名款”黑陶文创产品,只是秦汉新城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政策的一个缩影。未来,在文化扶持政策驱动下,相信五陵塬黑陶的传承发展会找出更多新思路、新方法、新模式,做出更多与众不同的文化新产品,让刘纪荣老人的“陶都”梦想慢慢成为现实。来自中国青年网(邓俊新)

热门新闻